Reader's Digest

Digest your Internet

Archive for May, 2008

四点入手逐一排查 解决光驱刻盘失败之故障

  将大容量数据以光盘形式进行保存,正逐步成为人们存储大容量数据的一项常规选择。不过在将大容量数据刻录成光盘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经常碰到一些刻盘失败的故障,这些故障不但严重影响了我们刻录数据的效率,而且还会白白浪费许多刻录光盘。有鉴于此,本文下面就对频繁发生的刻盘失败故障进行逐一排查,以帮助各位刻录用户提高数据刻录的成功率。   1、要是在使用刻录光驱刻录光盘的过程中,不但无法成功刻录光盘,而且还弹出“Buffer Under Run”这样的故障提示时,我们就需要对下面几种可能因素进行逐一排查了:首先检查一下在刻录的过程中,是否启用了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是否运行了瑞星2005之类的杀毒软件,一旦启用了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杀毒软件的话,这些程序很容易中断刻录数据的正常传输,这样就容易引发刻录光驱无法成功刻录光盘的现象发生;为了尽可能避免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杀毒软件对刻录数据传输的干扰,我们在进行刻录之前,应该先将屏幕保护程序以及杀毒软件全部关闭掉。   当然,现在品牌较好的刻录机一般都有专门的刻录保护技术,这些技术能够确保刻录光驱在遇到突发事件后立即暂停当前正在进行的刻录操作,同时将当前的刻录状态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一旦突发事件排除、刻录缓存中的数据得到新的补充后,刻录光驱就能自动恢复到上次的刻录状态并继续进行下面的刻录。   很显然,品牌较好的刻录机天生就比普通的刻录光驱安全防范性能好,因此为了确保刻录数据的成功率,我们最好在挑选刻录机时到正规销售商那里购买品牌正的刻录机,万万不能贪图眼前便宜到市场上购买杂牌刻录光驱。   其次确认一下刻录光驱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否同时运行了其他多个应用程序;如果其他应用程序与刻录驱动程序一起运行的话,那么系统有限的CPU资源以及内存资源都将被其他应用程序“抢用”,而刻录光驱一旦无法获得足够高的CPU资源以及内存资源的话,当然会出现刻录失败的故障现象。   为了让系统资源“全力以赴”地支持刻录光驱的刻录操作,我们一定要在正式刻录之前,将所有运行的应用程序或已经打开的程序窗口全部关闭掉,然后将系统重新启动一下,这样可以确保清空系统内存空间,从而提高刻录光驱刻录光盘的成功率。另外,为稳妥起见,我们最好将刻录光驱安装在性能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中,毕竟高档计算机的CPU资源以及内存资源更多一些,它能够给刻录光驱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和环境支持。   2、如果通过上面的检查还不能消除光驱刻盘失败的故障现象时,我们就有必要对刻录光驱自身的硬件质量进行一下检查了,毕竟刻录光驱自身要是有问题的话,外围环境或条件创造得再好那也是白搭。在检查刻录光驱自身是否有问题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该光驱换装到其他能够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中,然后在新环境下尝试进行刻录操作,要是刻录操作顺风顺水的话,那就表明刻录光驱自身没有问题,而问题多半是出在原先的计算机身上。而计算机本身最有可能影响刻录操作的因素就是它自身的电源功率大小,不少刻录失败的操作就是因为计算机无法为刻录光驱提供足够的电源动力。   比方说,一台4XDVD刻录光驱5V/12V的最大工作电流一般都是1.5A/2.0A,这么说来刻录光驱在工作的过程中最大功率有可能达到30W,要是我们使用的是更高倍速的刻录光驱时,那么刻录操作就会消耗更大的电源功率。相对来说,读取时光存储功率不足至多就是光盘内容无法被正常读出,而刻录时一旦出现电源功率不足的现象时就容易引发刻录失败故障。由于不少朋友选择的DVD刻录光驱一般都不是第一台光存储设备,如此一来同一计算机中就有可能出现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光驱同时工作,这样需要的电源功率就更大。因此大家在使用刻录光驱刻录光盘时,一定要注意计算机自身的电源功率是否足够大。   3、要是刻盘失败的故障有时出现有时消失的话,那很可能是系统资源发生了间歇性冲突或系统病毒正处于间歇性发作状态。而与刻录光驱资源发生冲突的最可能原因就是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安装了其他的虚拟光驱程序,要是系统有多个虚拟光驱程序时,这些程序与刻录光驱程序之间或者这些程序相互之间都有可能出现资源冲突故障,从而导致刻录光驱发生刻录失败的故障;为了避免资源上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及时将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多余虚拟光驱程序全部删除掉。   此外,为了防止病毒在刻录数据的过程中突然发作,我们最好在刻录之前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来对系统所有分区进行全面地查杀;并且在病毒查杀操作结束后,最好将网络连接线从计算机中拔下来,以防新的病毒从网络中传播过来。   4、在上面的各种因素被排除之后,要是刻录光驱还是无法成功刻录光盘的话,那我们不妨再打开计算机的机箱,更换一下连接刻录光驱的电源线缆和数据线缆,要是还不能成功刻录的话再尝试将刻录光驱的数据线连接到另外一个IDE接口中看看,因为要是刻录光驱和硬盘使用同一个IDE接口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硬盘工作方式与刻录光驱工作方式不一致的现象,而同一个IDE接口一旦出现两种不同工作方式时,自然就容易导致接口工作不稳定,从而影响刻录光驱成功刻录光盘的操作。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给弄不懂集成声卡的一些资料

可能很多用户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些IT媒体、硬件厂商或是硬件方面的专家们在介绍一块诸如INTEL810/815/815E、VIA693A/694X自带声卡的主板,或者其它相关硬件产品时,经常可以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到其自带声卡是所谓的“软声卡”,且一般都是符合AC’97标准的,称之为AC’97软声卡。在很多用户的常规理解中,AC’97几乎已经成为软声卡的代名词,无法和高性能联系在一起,也是低档整合主板特有的一个名词。那么,究竟这“AC’97”是何物?其设计思路又是怎样的呢? AC`97标准的提出 1996年6月,5家PC领域中颇具知名度和权威性的软硬件公司共同提出了一种全新思路的芯片级PC音源结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AC`97标准(AUDIO CODEC97)。这5家电脑公司包括了在主板芯片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位置且市场占有率第一的INTEL公司、声卡业界的龙头大哥新加坡的创新科技公司(CREATIVE LABS)、在MIDI领域享有盛誉的日本YAMAHA 公司、芯片组制造大厂美国国家半导体及专门制造信息处理器系统的美国ANALONG DEVICES公司。与此同时,AC`97标准同时也得到了国际上一些其它著名品牌厂商的大力支持和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比较著名的AZTECH LABS、CRYSTAL SEMICONDUCTOR、ESS TECHNOLOGY、OAK TECHNOLOGY公司等。从支持AC`97标准的各大公司阵容来分析,AC`97标准在当时的提出,其主要目的就是给未来的家用PC提供更出色、更高级的音源品质。AC`97标准作为一种全新的音源架构,主要就是针对于PC多媒体市场需求日益迫切的音源信号处理方式和音源硬件加速方式而强化的两项功能,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把它们全部集成在芯片组中,以此来形成一种全新的PC音源架构。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PC多媒体音效市场必将由此而引发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一如当年AGP标准对显示卡业界的冲击。 众所周知,以往电脑音效厂商为了能够在PC机上加强各种音效处理,特别是增强3D音效的部分,逐渐发展并提出了许多技术规格来借以加强3D音效。就象早期的ISA声卡,由于其集成度不高,声卡上散布了大量元器件,后来随着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发展,出现了单芯片的声卡,只用一块芯片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声卡功能。如YAMAHA719、ALS007、AD1816等,由于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同处在一块上,很难降低电磁串扰对模拟部分的影响,使ISA声卡信噪比并不理想,一般只能达到60-75分贝。只有少数象创新AWE系列的高档声卡信噪比能达到80分贝以上。从目前观之,发展最快、最成熟、最完善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当属模拟与数字两种处理技术。重要的模拟音效处理技术包括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SRS LABS、SPATIALIZER-DESPER PRODUCTS、QXPANDER-QSOUND LABS等。而相对于数字音效技术,目前仍然主要利用DSP芯片来完成诸如3D立体音效的处理。尽管数字音效处理所花费的成本可能较之于模拟音效处理技术要高出很多,但其具备能够同时集成不同音源的优势,并将会逐渐成为新一代音效处理标准。 因此可以这样讲,由5家业内厂商共同推出的新一代AC`97标准规格,从根本上改进了传统的音源处理方式,首次采用了双芯片结构。AC`97标准结合了数字处理和模拟处理双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减少了由模拟线路转换至数字线路时可能会出现的噪声,营造出了更加纯净的音质;另一方面,将音效处理集成到芯片组后,可以进一步协助厂商降低成本。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随着USB标准和IEEE 1394的日趋流行,而目前的PC声音信号仍然只能通过PCI或ISA总线进行传输,也确实到了必须加以改进不可的时候了。时不我待,AC`97标准规格也正是面对这样一个形势应运而生的产物。对于最终用户的消费者而言,既能够得到比以前更为优质的高品质声音,同时又能够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购置费用,一石而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97年后,市场上出现的PCI声卡大多已经开始符合AC’97标准规范,把模拟部分的电路从声卡芯片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块称之为Audio Codec的小型芯片,如图所示,左上角那块WM9701就是Wolfson生产的AC’97芯片,中央的大芯片为FORTEMEDIA公司的FM801,可称之为Digital Control,是数字部分,简写为DC’97芯片。DC’97完成大部分声卡功能,如WAV回放,MIDI合成,音效处理等,再把PCM的数字信号通过与AC’97相连的5条引线送到AC’97芯片中,由AC’97芯片完成数字和模拟信号的转换后输出到音箱。别看AC’97芯片只有7X7mm见方,48脚的TQFP封装,它比普通DAC能完成更多的功能,还包含有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C,多路模拟信号混合输入及输出,就象音响中的数字编码/解码器和前置功放的作用。如图1右上角的VIDEO的PHONE接口,可以联接第二只CDROM和电视卡的音频输出。不同AC’97芯片之间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代,购买声卡时可注意一下AC’97芯片的型号,因为AC’97芯片生产厂商众多,性能也大不一样。早期的PCI声卡售价高,材料也用得足,如YAMAHA724声卡上的AC’97芯片采用了SigmaTel的STAC97系列,而后期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廉价的AC’97芯片,性能不升反降,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不妨先看看高档声卡上的AC’97芯片,记下其型号和厂商,以备在选购声卡时对照。SigmaTel的STAC97系列常用于高档声卡,如创新的PCI128 Digital采用了STAC9708芯片,支持四声道输出。SigmaTel最新的STAC9744芯片信噪比高达96分贝。象AD、Crystal、华邦等厂商生产的AC’97芯片性能比它低,但大多数能达到80分贝的信噪比,常见于中低档声卡和主板集成声卡中。有的声卡宣称信噪比是如何优秀,其实并不是采用何种主芯片的关系,是全仗采用AC’97芯片性能的优秀。普通AC’97芯片十万块售价为4美元左右,名牌的产品价格更高。这使有的声卡生产厂商改变电路设计,市场上常见售价低于100元的声卡就没有采用AC’97芯片,象CMI8738、ALS4000、VIBRA128等,是单芯片结构,数字部分和模拟部不分离,虽然降低了成本,不过信噪比是达不到80分贝的。现在可以回过头来看主板上的AC’97声卡是怎么回事了,自VIA和INTEL相继在南桥芯片中加入声卡的功能,通过软件模拟声卡,完成一般声卡上主芯片的功能,音频输出就交由一块AC’97芯片完成。所以这类主板看不到上面有较大的声卡芯片,只有一块小小的AC’97芯片。与直接集成的硬声卡相比,由于采用软件模拟,CPU占用率比一般声卡高,如果CPU速度达不到要求或因为驱动软件问题,就很容易会产生爆音影响音质。为解决类似问题和提高性能,有的主板采用了集成硬声卡的方式,较正规也符合AC’97标准,有一块较大的主流声卡芯片,还有一块较小的AC’97芯片。而低成本集成声卡往往采用不符合AC’97标准的声卡,如CMI8738等四声道音效芯片,其芯片成本与较高档AC’97芯片也高不到那里去,但用户更乐意接受硬声卡,而不去关心其是否另带AC’97芯片。 AC`97标准的规格 采用双芯片的PC声音解决方案; 两种标准的封装方式:48针和64针; 数字/模拟信号分离,全面改善信噪比(>90db); 16位立体声全双工codec、固定48K采样频率; 4种模拟立体声输入,分别来自LINE、CD、VIDEO、AUX; 两种模拟单声道输入,分别来自麦克风和PC喇叭; 可从两个外接音源交换的单声道麦克风进行输入; 高品质的CD输入; 立体声线性输出; 电话单声道输出; 支持电源管理; 可选音调控制; 可选高音控制; 可选3D立体声增强; 可选立体声耳机输出; 可选18或20位DAC及ADC分辩; 可选MODEM线性codec(ADC和DAC); 可为麦克风选择第三个ADC输入通道。 由上述不难看出,AC’97标准对于电路的要求更加严格。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由于IC电路集成度较高,将DAC、ADC及其它相关的数字电路集成成为芯片形式后,不仅能够减少整个系统的设计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更有效的声音效果。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其信噪比至少要求90db可以看出。此外,由于采用了双芯片的设计形式,厂商们在设计方面也可以更加灵活,更易于在整个系统中的集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AC’97标准也为另外一个重要课题,即百分之百数字音效PC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那么,新的概念又来了,什么是百分之百数字音效PC呢?顾名思义,即在一部PC中,所有的声音来源或输出都是采用数字方式来处理的,即使是在电脑内部,所有声音也都将以数字的方式来传输。利用这种方式,用户们想来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声音效果,避免了数字线路与模拟线路转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量噪声。以前,受成本、保持向下兼容以及无法有效利用PC资源系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CPU、RAM、总线),百分之百数字音效PC一直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AC’97标准正是妥善考虑到了这一点,提出了“与总线无关”的声音输出概念。在这个方案中,声音信号仍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总线方式传输,如ISA或PCI。但现在它也能重新导向至USB或IEEE 1394总线,所以无论模拟输出(DAC做在PC内部,声音输出到标准立体声音箱)还是数字输出(DAC做在PC外部,声音输出到USB或IEEEE 1394连接器,即所谓的USB音箱等)均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左右。 AC’97的硬件加速机制 传统的音效硬件加速方式:IN-LINE 以下笔者就以播放DVD为例,先来简单说明一下传统的音效处理加速方式。 众所周知,一部电脑在播放DVD-ROM时,CPU处理器肯定是先把编码过的杜比AC-3声音从MPEG-2影片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放置在DRAM缓冲区内,再通过AC-3硬件解压缩设备从DRAM的缓冲区内将音效数据提出、解码,最后与5.1声道混合成为双声道输出,最终达成IN-LINE音效硬件加速的目的。 明白了这一点,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对比看一看AC’97标准的音效硬件加速方式:multi-trip 符合AC’97标准规格的芯片组与传统的音效输出方式不同,此时的音效数据可以改向传至USB或IEEE 1394。其具体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先由AC-3硬件加速装置从DRAM中提取出CPU处理器事先已经分离出的数据;第二步由AC-3执行解压缩与混音操作,把合成后的数据重新送入DRAM中的另一块缓存区。这时会产生一个中断信号,以此来告诉操作系统,合成声音数据已经准备完毕;第三步操作系统会协同CPU处理器将已经处理好的声音数据转移到新的缓冲区,然后将数据送入USB管道,等待输出;最后一步是USB控制器取得相关的声音数据后将其送至相对应的数字扬声器。 如何在系统中实现AC’97的标准 为了让厂商真正将符合AC’97标准的芯片组顺利移植到主板上,INTEL公司建议设计者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将控制器和声音解码芯片全部都整合在主板上,让这二者通过AC-LINK加以沟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芯片组与主板之间的整合度可以达到最佳; […]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报废硬盘修复

许多人遇到BIOS中检测不到硬盘或报错的时候,就将其报废。其实,如果开机后,硬盘在自检时能听到磁盘旋转的声音,估计主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均无故障,还是有挽回余地的。需要注意的是,硬盘是一种精密的器件,很脆弱,维修前应先将双手洗净,释放掉人体残存的静电再进行操作。   无法找到硬盘的情况   对于出现“HDD Not Detected”错误提示的硬盘,首先检查硬盘外部数据信号线的接口是否有变形,接口焊点是否存在虚焊。排除以上的可能后,取下硬盘后盖,露出电路控制板。拧下控制板上的固定螺丝,将控制板与硬盘主体分离。这时可以看见硬盘主体的两排弹簧片。一排作为主电机的电源,另一排作为硬盘主体的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电源以及硬盘主体与电路控制板间数据传输接口。对于无特殊封装的硬盘,往往可以看见弹簧片与控制电路板对应部位均有灰尘。用脱脂棉蘸无水酒精清洁,对弹簧片变形的部位校形,并除去氧化层,一般情况下均可恢复正常。   如果以上处理无效,那就得打开硬盘主体。选择一个灰尘很少的环境,拧开硬盘前盖的螺丝(有的是用胶粘牢)。取下硬盘的前盖,这时就可清楚地看到盘面。首先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是否断路。该线圈的正常阻值为20Ω左右。其次检测磁头上的连线是否断开。每张盘面的两侧均有一个磁头,每个磁头均有两根连线接到磁头机械臂上的集成芯片上。该芯片常见的型号为H1710Q,作用是将磁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送到电路控制板处理。磁头阻值应在23Ω~26Ω之间。若磁头阻值较大,说明磁头损坏。磁头连线与芯片H1710Q相连,H1710Q对应脚阻值应在1.7kΩ左右,若在1.2kΩ以下说明该芯片已被击穿,可与排线一起更换。   若磁头上的连线断路,可用直径0.2mm的优质漆包线取代。一端压在磁头的金属弹片上,另一端焊在H1710Q相应的脚上。注意将漆包线卡在机械臂相应的卡槽内,并用少许502胶水固定,防止硬盘转动时与漆包线相摩擦。将硬盘各部分复原后,最后用702硅胶将硬盘周围封死,防止灰尘进入。由于磁头体积很小,不易将漆包线卡在上面,最好在放大镜下操作。这时千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磁头损坏,所以要小心加小心。经这样修复开机后硬盘可恢复正常。   提示硬盘出错的情况   对于出现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错误的硬盘,大都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硬盘主引导记录(MBR)上文件受损。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上,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若MBR受损,微机会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实际上是零磁道上文件损坏,这时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用专用软件来处理。首先用系统盘在A盘启动后,运行Scandisk命令检查C盘。   若零磁道未损坏,只需用Norton8.0将该磁道上的文件修复即可。具体做法为:找一台内置硬盘与待修硬盘型号规格完全相同且装有Norton8.0版软件的电脑,将待修硬盘与硬盘电源线相连接,但硬盘信号线不接,跳线不变。①开机后运行Disk Edit命令,从菜单Tools中点取CONFIGURATION项,将Read Only项取消;②从下拉菜单O-biect中选取Driver项,将Hard Disk类型设置为Physical Disk,点击OK项确定;③从Ob-ject菜单中选取Partition Table项,将接在完好硬盘上的信号线拔下,接到待修硬盘上,点击OK项确定;④选择Hard Disk1点击OK项确定,再从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对话框中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成0、0、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对话框时选Yes项。退出Norton软件,这样就将硬盘的主引导信息恢复。重启后硬盘恢复正常,原硬盘内的文件也不会丢失。   若零磁道损坏的硬盘,先仍按上述步骤用Norton8.0软件处理,只是到了第三步时,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成1、0、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对话框时选Yes项。退出Norton软件,重新启动计算机,在BIOS设置硬盘自动检测一栏中可以看到,CYLS数值减少了1个。如原来CYLS为2112,则变为2111。说明原硬盘分区表是从C盘的0柱面开始,现从1柱面开始。保存BIOS设置后退出。重新分区、格式化后硬盘恢复正常。另有一些硬盘,自检时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采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只能报废。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